【星島日報報道】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人員,日前拘捕9男7女涉嫌「串謀欺詐」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涉款398萬港元。騙徒於網上求職平台發放虛假的求職廣告,但在工作前先收取介紹費。有南美洲商人上當,損失達210萬元。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聯同各大總區,在過去2個星期突擊搜查全港多處,成功搗破最少4個詐騙集團,拘捕17男女,包括3名集團主腦。而被捕的17男女為17至52歲,受害人36名,涉及27宗詐騙案,涉款398萬元。
一宗涉及最大宗金錢損失達210萬。有在港的南美洲商人,看見貼文聲稱可投資賺快錢,事主只要協助將資金轉移,每宗滙款可賺5%的佣金報酬,但必須繳交210萬元保證金。商人不虞有詐,結果錢一到騙徒在香港銀行戶口後,對方即失去聯絡。
最年輕的受害人為一名11歲女童,見到招聘製作鑽石畫,於是主動找上騙徒。對方要求先將120元存入電子錢包作手續費,女童於是照片,騙徒即人去財失。
一名在職女子遭騙徒騙取身份證及個人資料,並到財務公司借50萬港元高息貸款,其後又被游說透支信用卡購買金飾,最終損失逾60萬港元。
警方在行動中同時撿獲電腦、手機、銀行文件及提款卡,被捕人士涉干犯「串謀欺詐」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現暫准保釋候查。
警方指,騙徒以漁翁撒網方式,利用網上平台或手應通訊程式,發放招聘貼文,聲稱人工高,但學歷或工作經驗要求低,而且不涉及罪案或色情活動。部分受害人被要求買貨或墊支購買貨物的款項,但騙徒在獲得匯款後,就失去聯絡。
警方指,今年首季共接獲46宗網上求職騙案,比去年同期上升1.5倍;受害人共損失360萬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倍。去年騙案的受害人年齡為11至78歲,超過9成為40歲以下人士,受害人多數為學生、白領人士及無業人士。
警方提醒市民要透過可信賴的求職途徑尋找工作,應了解聘請公司的背景及工作性質。警方指任何人觸犯「串謀欺詐」罪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最高刑罰分別為判監14年及10年。
2018年4月23日 8:14
2018年6月月24日 7:30
【星島日報報道】誤信發展潛力媲美「微信」,本港31名市民懷疑墮入涉及收發短訊的網上層壓式傳銷騙局,涉及款項約4000萬港元。有苦主投資200萬港元,最終只換來相等於市值800港元的英國公司股票。 警方接獲15名市民報案,懷疑遇網上傳銷騙案。
警方表示,接獲15名年齡40至73歲女子報案,指參與一間公司的投資計劃,但自去年4月起未能收到相關的投資回報或取回本金,涉及大約700萬港元。警方暫時將案列作「求警調查」處理,未有人被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接獲31名市民求助,並估計在本港的懷疑受騙人數多達400人。陳恆鑌引述苦主指,2016年經朋友游說,向一間聲稱在英國上市的公司匯款1.5萬美元(約12萬港元),並下載名為「密語」(metalk)的社交平台應用程式,每日在平台收發指定數量的訊息後,即可獲得4.3倍回報,同時鼓勵苦主積極發展「下線」,吸納更多人加入。
苦主指,有關公司為求令投資者信納其實力雄厚,以聯合國或上市公司等字眼作招徠,又聲稱「密語」發展潛力媲美另一個通訊程式「微信」。
據稱回報的計算方法是,每日發150個短訊和接收30個短訊,每日最多有54美元(約420港元)回報,及領取介紹回佣,短期內獲取的回報便高達4.3倍。
不過,苦主到去年4月收到涉事公司通知暫停業務,無法取得現金回報,而之前投資的資金,會獲發一家英國上市公司的股份。有人投資200萬港元,只換取相等於市值800港元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