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1027


1#
發表於 07-11-28 15:17 |只看該作者
「點解特首住度?」 遊客問起口啞啞
禮賓府應改名正視聽

28/11/2007




【專案組記者羅慶輝、李嘉怡、盧振威報道】社會近日突然掀起改名潮,自○五年二月至○六年六月,本港共有十一個地方及街道改名,就連特首官邸禮賓府,也因「名不副實」而被要求改名。中西區區議會擬就改名一事開會討論,並準備去信特首辦反映意見。曾參與前總督府改名工作的立法會議員認為,禮賓府名稱名不副實引起混淆,政府應再為禮賓府改名,他建議政府舉辦改名比賽,由全港市民一起參與,為這個集體回憶起個新名字。 本港部分街道或地方,因名稱含有不良含意,或維持用字的準確性,而需要改名。過去兩年至今,地政總署收到市民建議後,替全港十一個地方及十條街道改名,當中包括將陰澳灣改成欣澳灣、大尾督路變成大美督路等。 改名需時六至九個月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該署會在下列四類情況出現時考慮更改地方或街道名稱,包括現有名稱具有一些極之不良的含意;維持用字的一致或準確性;現有名稱出現重複;以及道路網絡改變等。 由○五年至今,該署更改的地名包括將大鬼灣改作大貴灣、山背改作山貝、大埔仔改成大仔;街名則有將佐頓谷北道改作佐敦谷北道、元洲街改成元州街。地政總署收到改名建議後,若符合四類情況其中一項,會先諮詢區議會及政府部門,如無反對意見,會採用有關名稱,整個過程約需時六至九個月。 此外,位於中區上亞厘畢道的禮賓府,回歸前是歷任香港總督的辦公室和官邸,故名為港督府。九七年,董建華因不願入住而改名為禮賓府。不過,曾蔭權上任後,又決定搬回官邸,並於去年一月遷入,使禮賓府成為同時接待賓客或舉行授勳典禮的地方。最近已有市民認為,既然是特首官邸及辦公地方,禮賓府就應改名為「特首府」才名正言順,而澳門前總督府改作禮賓府後,其作用只是招呼貴賓,中西區一名街坊說:「有時遊客經過,問我點解特首住地方會叫禮賓府,我都唔識答。」 建議辦公開命名比賽
近日,大批中西區居民向中西區區議會反映改名意見。該區區議員戴卓賢和陳捷貴都表示接獲大批居民要求將禮賓府改名,戴卓賢說:「大部分市民都建議改名做『特首府』,咁至夠貼切。」他表示稍後會寄信予特首辦反映意見。陳捷貴則稱,會在區議會復會後,提出動議要求改名。不過,特首辦發言人表示,現時並無計劃更改禮賓府名稱,並拒絕透露原因。 「港督府有殖民地色彩,所以回歸後先要改名。但因為董建華無住入面,只係用招待外賓,最後改做禮賓府。」曾經參與評審改名前總督府新名稱的工作小組評委兼立法會議員劉秀成表示,若然禮賓府名稱引起市民混淆,政府應該再諮詢公眾,選出最適合名稱:「搞個公開命名比賽,畀市民提議係其中一個方法。」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