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後復課,加上正值冬季,小朋友更要保重身體!家長要特別提防流感、RSV及副流感三種病毒的傳播,留意病徵,萬一有不適請重速就醫!
1. 流感病毒
流感主要可分為A型及B型,則俗稱的甲流及乙流,年紀小於5歲,特別是小於2歲的嬰幼兒,是嚴重感染的高危險群。感染流感後,病情嚴重程度可由沒有症狀或有輕微流感樣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到出現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並導致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眼部感染(結膜炎)、胃腸症狀(如噁心、嘔吐和腹瀉)和神經症狀(如癲癇)也可能出現。
其中一個預防及減低嚴重併發症的方法,則可以注射季節性流感疫苗,六個月以上大的嬰兒一般已可以接種,如有需要家長可向健康院查詢及預約。
2.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RSV是引起1歲內嬰兒下呼吸道感染及導致5歲以下孩童嚴重肺炎的最常見病因,而且像傷風感冒一樣,感染過後不會終身免疫,亦有機會重複感染。
常見症狀為咳嗽、流鼻涕、發燒等。2歲以下的小孩更要注意的是,若出現呼吸急促、喘鳴等徵狀,必須立即就醫,有機會引起急性細支氣管炎,甚至呼吸衰竭,尤其是小嬰兒可能因此有呼吸暫停的情況發生
3.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可分為四型,其中以PIV-3最常見。一開始會感染鼻和口咽部,若嚴重度時可能會傳播至遠端的呼吸道,影響到氣管和支氣管。部分5歲以下的小朋友在感染後,會引發急性細支氣管炎、嘶吼或肺炎而住院,尤其是小於2歲的嬰幼兒的住院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