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小朋友常會出門參加各類活動,但小心連日酷熱高溫,屬於高危群組的小朋友有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究竟甚麼是熱傷害?跟中暑有甚麼分別?家長又可以怎樣替小朋友預防呢?為大家逐一講解!
什麼是熱傷害?
中暑就經常都會聽到,與「熱傷害」又有甚麼關係?熱傷害是指身體處於炎熱環境下,外界環境的溫度比體溫高,當散熱效果變差,身體不能維持正常的溫度,導致各種不適的症狀。常見的「熱傷害」包括和中暑,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中暑是最需要小心的症狀。
兒童是熱傷害高危險族群
由於幼兒身形小、新陳代謝速度快、體表水分蒸發速度比成人較快,相對上排汗量也較大。再加上幼兒遇到不適不懂得即時表達,自理能力亦受限, 無法適時補充水分或作休息擦汗;較大的孩童在活動過程中,也有機會太投入而忽略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難以察覺自己的身體可能出現熱傷害的症狀。
想出門玩得開心又放心,避免和減低子女有熱傷害的風險,各位家長趕緊把以下4招學起來:
1.穿著輕便
替子女穿著上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而幼兒在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以舒適透氣為主。
2.遮陽通風
儘量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段外出,降低因為高溫而造成的傷害。外出時可以善用防紫外線的產品,例如使用防紫外線的遮陽帽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
若使用嬰兒推車時,應選擇有透氣及防紫外線的遮陽布;如使用背巾或孭帶時,優先選用透氣舒適的材質,避免悶熱。另外亦建議攜帶降溫小物,如隨身小風扇、扇子、或現在時興的頸部冰圈,都有助身體降溫。如進行戶外活動,要適時到通風陰涼處休息。
3.適時喝水
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都要適時適量去補充水分,亦盡可能交替喝開水和運動飲料,因為運動飲料中含有電解質,能避免血液中的鈉遭到過度稀釋而產生低血鈉的中毒症狀。但謹記避免在短時間內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亦不要以含糖飲料取代,保持人體所需的水分,避免脫水等症狀。
4.留意幼童
如父母駕私家車接送孩子,每次下車時,務必確實檢查孩子是否已下車,切勿把其獨自留在車廂之中或將車門反鎖,即使時間再短也不行,以免有任何突發意外出現。亦曾經有不少兒童因被獨留在高溫車內而死亡的個案, 如果發生任何緊急情況孩子無法逃生,極有可能造成孩子悶熱致死。因此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即使孩子正在睡覺或大人只是迅速離開車廂一下子,都務必要將孩子一併帶下車。
另外無論進行室外或室內活動,都要時刻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若過程中發現他們有異樣,應立刻停止活動,並儘快休息與補充水分。
熱傷害緊急處理貼士
萬一孩子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活動力減退等症狀,應第一時間離開高溫的環境,同時設法降低患者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也可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
此外,如患者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或是感覺快要昏倒,且體溫持續上升、並出現停止流汗、臉頰發紅、皮膚乾燥和嚴重的意識不清或混亂甚至昏迷,請立即送院就醫。
急救5步驟:
1、「蔭涼」:把患者移動到蔭涼通風處,帶他離開高溫悶熱的環境。
2、「脫衣」:若患者的衣物穿得不夠透氣或是緊繃導致熱傷害發生。
3、「散熱」:若所待的地方處於不易排汗的環境,需要藉助來自外力的幫助使患者可以快速的散熱、降溫的效果。
4、「喝水」:需要患者意識清楚才能進行此步驟,避免患者無法自行吞嚥水而產生其他危險。
5、「送醫」:若在處理過程中發現患者的情況已經超出可以面對的情況,不能有任何猶豫或自我逞強的情形發生,應該盡快尋求醫護人員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