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到魚刺比大人危險!因為小孩可能不會表達,也未必會因為疼痛而停止進食,使家長不易警覺,再加上小孩的腸道肌肉較薄,可能較易被異物刺穿,所以小孩吃到魚刺,影響往往比大人更嚴重。究竟小孩吃到魚刺有哪些徵兆與症狀?家長該做什麼事?又有什麼事不該做呢?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小朋友唔聽話係故意作對? 專家:家長可視自己為「情緒教練」
一般而言,吃魚哽到魚刺時有機會出現以下症狀:
嘔吐或因疼痛而哭鬧
吃東西吃到一半時突然哽到魚刺,寶寶或會出現因為想將魚刺排出而咳或作嘔;因疼痛而哭鬧、用口呼吸、流口水、手指著嘴巴等的情況。另外,也有機會因異物感而出現頻繁吞嚥、挖喉嚨、吐舌頭的情況。
魚刺停止移動後出現無症狀時期
當魚骨停止移動後,以上症狀或會減緩,出現無症狀的時期。距離一開始不小心吞入魚刺,或會維持幾個小時到幾星期不等。
吞嚥困難、發燒
當魚骨仍卡在食道的話,有機會出現併發症,而出現包括因腸胃阻塞而引起的吞嚥困難、呼吸喘鳴音、嘔吐、發燒、胸痛、腹痛等症狀,也可機會因感染而引發肺炎、食道炎、縱隔腔炎等。
4個錯誤做法:
飲醋
上一輩或會想到用醋來軟化魚刺,但一般食用醋的濃度,並無法在短時間內軟化魚刺,反而會出現灼傷食道的情況。
吞飯
當有魚刺卡住時,並不宜再吃東西,因為吞嚥食物有機會令魚刺被推入更深地方,更難拿出。
催吐
催吐無法吐出魚刺之餘,更可能會導致喉嚨或食道腫脹,甚至將異物吸入肺部。
自行取出魚刺
取出魚刺前,一定要能明確看到魚刺位置,以免弄傷小朋友。因此,家中沒有適當的器材可以取出魚刺之際,爸媽不要自己為小孩拔魚刺,務必盡早求醫。
正確做法:
當小孩進食時鯁魚骨,醫生建議應立即將口中的食物吐出,再嘗試咳出魚骨和吞口水。另外提醒家長,由於被魚骨刺損和真正被魚骨插着的感覺是難以分辨,假如鯁骨的感覺持續,請立即帶孩子到急症室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