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息】本港曾有醫院進行研究顯示有30% 3-5歲港童受便秘困擾,可見情況並不罕見。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中大藥劑學院)不主張家長自行給小朋友使用瀉藥,建議用非藥物方法解決,即使處理小朋友便秘問題首選的「甘油條」亦不宜長期使用。當孩子便秘時,身體響起警號,治本之法應從生活習慣著手。
然而,部份家長因過份緊張子女健康,當孩子只有一、兩天沒排便,便誤以為他們便秘,並出動甘油條通便。中大藥劑學院指出,小朋友未必每天都去大便,但這並不代表便秘。排便次數由一天三次到一星期三次都屬於正常;每人的頻率都不一樣,會隨著飲食習慣、情緒及環境改變。
由於便秘很多時候都是源於飲食及日常生活的習慣,改善便秘問題最根本方法就是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適量的進食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在水果及蔬菜中的含量很高,是獲取纖維的首選。何謂適量?根據美國營養師協會的建議,小朋友每天攝取纖維份量是他們歲數加五克,即5歲孩童應每天吸收最少6+5=11克纖維。
很多時候,家長飲食習慣對小朋友飲食習慣有很大影響。若家長單方面要求小朋友多吃蔬果而自己不多吃一點,小朋友會覺得「唔公平」而不肯合作,所以最好就是全家一起改變飲食習慣,對小朋友及家長都有好處。
牛奶果汁不可代替水
當醫生或藥劑師叫小朋友多喝些水,家長可能就會怕小朋友不肯飲清水,問能不能夠用牛奶或果汁代替。
其實飲太多牛奶有可能令小朋友的大便更硬,更難排出;而固體食物有助大便成形,
若小朋友因為飲了果汁或其他甜甜的飲料而減少了進食固體食物的食慾及食量,便會增加便秘機會。
養成固定排便之習慣
讓小朋友養成習慣,在固定的時間排便,有助減少便秘情況。如果小朋友便秘是因為他/她有便意的時候在學校,而又不想在學校解決。
那麼,家長可以嘗試提早家中食早餐的時間,讓小朋友可以在上學前,在家中先去大便。此外,家長要讓小朋友知道,有便意就應該去厠所,否則長此下去會導致便秘。
多做運動助舒緩便秘
任何密集、高強度的運動當然好,但也要因應小朋友的身體狀態及天氣情況而決定運動量。帶氧運動,如跑步、步行、游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去舒緩便秘問題。
資料源自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