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6K

正向管教的鑰匙-It’s okay

 




為人父母, 有沒有想過在孩子心目中,你最常講的說話是甚麼?曾訪問一些孩子,他們的回答是:「唔好」、「唔得」、「唔可以」。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者, 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博士 (John Gray)給父母的教養心得是在某些情境下多說“It’s okay! ”。他認為這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健康成長、尊重別人及能面對生活挑戰的人。

 

1) 與眾不同 – It’s okay

現今社會講求競爭,孩子甲學習日語,孩子乙學習德文,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也得學習外語,以免孩子輸在起跑線而没有競爭力。如果孩子總是對學習外語沒有興趣,學不好,又未能取得奬狀,你會否氣結?每位孩子均有獨特的成長步伐、喜好和長處,比較會為他們帶來壓力及挫敗感。如果你的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不同,沒有他人擁有的優點,你Okay 嗎?

 

2) 犯錯 – It’s okay

當孩子犯錯時,你有甚麼反應?「又做錯!」、「有冇搞錯,咁都錯得!」… …面對父母的責備,孩子收到甚麼訊息?「我真冇用」、「我又錯了」、「我總是令父母失望」……每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重要的是父母想孩子長大後成為怎樣的人:是一個終日垂頭喪氣、缺乏自信、失敗時只懂退縮的人,還是一個敢於承認錯誤、再接再勵、有鬥志的人?你想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嚴苛責備者,還是懂得體諒、包容和接納別人的寛宏者?

 

3) 情緒表達 – It’s okay

傷心時流淚,興奮時歡呼,憤怒時怒目,情緒是一種對外在環境和事物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及行為反應,本身並無好壞之分。當孩子在街上哭鬧的時候,由於害怕惹來奇異目光, 有些家長會以叱喝孩子的方式停止孩子的情緒表達,讓孩子意識自己的情緒令人討厭,造成孩子壓抑情緒;也有以利誘方式控制孩子的情緒,造成孩子以情緒發洩作為手段, 兩者均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要孩子身心健康,需要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感受,允許他在適當的時候,透過適當的方法表達及抒發情緒,從小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將來也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理解別人感受的人。

 

4) 說「不」– It’s okay

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允許他說「不」嗎?允許孩子說「不」, 是一度開放孩子表達自己的門, 這不代表父母一定要滿足孩的需要,而是在過程中互相了解、明白,達成共識,讓孩子學習合作,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非盲目跟從,從而建立一個健康的自我。否則,當孩子不能滿足一堆「應該」和「要求」時,便會感到挫敗,沒有自主的自我,成長後亦會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不懂如何與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5) 玩多啲 – It’s okay

除了格雷博士所提出的上述觀點,筆者認為要讓孩子們多玩樂,英國有教育學家發現全球各地兒童戶外玩樂時間下降,平均一天只有一小時或更少,有一成兒童全日沒時間在戶外玩耍。 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建議, 監獄囚犯每日最少應有一小時在戶外休憩時間,沒想到孩童比成人更少接觸外在世界, 讓孩子在自由開放的氣氛下發揮自我,發揮其潛在的創造力。

 

其實,父母在甚麼時候說“It’s okay”,甚麼時候說“No”,是需要智慧的,不能永遠做一個只說Okay 的父母,也不能永遠say No。不管怎樣,你願意成為一個在適當時候會說 ”It’s okay”的父母嗎?

 

文章提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轄下「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兒童節目】幼童沉迷看《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推薦10個低刺激性節目!

【兒童健康】小朋友壓力大增加腸躁症風險 預防應從小做起!

【牙齒問題】整容失敗後有焦慮症?可能是患上軀體變形障礙!

10個媽媽1個產後抑鬱 一文了解成日、症狀及治療方法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