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為了健康都會服用營養補充品,五十六歲的陳女士亦是其中之一。可是她飲用一款常用的營養品後身體狀況不但沒改善,反而嚴重腹瀉以致雙腳無力行走,並要以輪椅代步。註冊中醫師吳霆鋒指出,飲食偏差對患者影響重大,胡亂服用營養補充品更可能弄巧反拙。
吳霆鋒醫師回想指,陳女士初次求診時已有嚴重腸胃問題︰「她說自己走路時被風吹到亦會腹痛,因此出門時會用薄毯蓋在肚上。另外,她吃白米時亦會消化不良。」有一次,陳女士腹瀉至雙腿無力,坐著輪椅來求診,「她說自己最近開始服用一款營養品,本來服用營養補充品應對身體無礙,但陳女士的脾胃虛弱,而該產品又含牛奶、大豆和黃豆,飲用後未能消化便會造成『濕重』。」吳霆鋒醫師建議陳女士停用營養品後,以暖胃、補虛和祛濕的中藥為她調理消化系統,最終改善了她的腹瀉問題。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營養品攝取稍有偏差後果亦如此嚴重,何況是我們每日的飲食?踏入夏季,吳霆鋒醫師的診所中擠滿因腸胃病來而求診的病人。患者大多受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胃脹及大便稀爛等問題困擾,吳霆鋒認為這與香港人飲食習慣欠佳息息相關。
他分析指,香港人愛外食,每餐少菜多肉,而飯菜又會用上大量調味料,容易造成內濕。「更要命的是人人餐後都愛喝杯檸茶、奶茶」,他指中醫認為這些都是會傷脾胃和令身體聚濕的飲品,加上夏天時大家愛喝凍飲,腸胃更會受寒濕凝滯。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近刊登了一個病例,美國阿肯薩斯州一名56歲男子,因每天喝16杯的冰紅茶而感到全身無力、肢體痠痛以及噁心反胃,主治醫師最終診斷他患上腎衰竭。其實一星期飲一至兩杯約350毫升凍檸茶或250毫升熱檸茶,理應不會導致嚴重腎病。因此,這固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亦正好說明飲食的小偏差可導致健康出大問題。
補充知識︰何謂內濕?
內濕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脾」生理功能失常,使「濕」氣在體內停留,形成種種問題。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便是導致「內濕」的主要原因,例如︰食不定時、不節制和吃過多的肉類等。
在中醫的角度來說,「濕」重的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振、身體無力,頭部重脹,關節不靈活;人體的分泌物亦較多,例如面油暗瘡多、大便稀爛或便秘、皮膚病人士患處容易流水等。「濕」重亦令病情容易反覆,難以根治。
文章提供:聯合那打素彩頤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