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遊樂場充滿新奇好玩的玩意,長的滑梯、大的氹氹轉、高的翹翹板、攀爬架,設施物料多樣化,鐵造的石造的增加觸感刺激。現在的遊樂場,設施幾乎一式一樣,有時甚或連韆鞦都沒有,全塑料製造,看見也覺乏味。
今年暑期,智樂兒童遊樂協會(Playright)於四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在下午4時至6時左右的黃金時段,分別在本港五個不同遊樂場拍攝了共600分鐘的實驗短片。結果發現,遊樂場約四分之一時間均杳無人煙!
即使在有小朋友遊戲的情況下,平均每14分鐘便有一名小童以「自創方法」玩遊樂設施,如從下而上爬滑梯,而每12分鐘更有一名小童玩遊樂設施以外的東西,如踏滑板車、走上花槽等。
就短片觀察所得,遊樂場設施顯然欠缺吸引力、趣味及刺激性,未能滿足孩子對遊樂體驗的需求。智樂遊樂環境顧問袁漢昌先生表示:「單單靠組合不同遊樂設施並不能創造一個優質遊樂空間。安全當然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一個優質的遊樂空間,更應能讓不同年齡、能力的小朋友無障礙地自由玩耍,提供體能、感官和社交三方面多元遊戲體驗,讓孩子因應各自的程度接受適當的挑戰,以及互相交流。」
遊樂場理應是小朋友最熱愛的地方,但現今的遊樂場平淡無趣,減低小朋友玩樂的意欲。有見及此,UNICEF HK及Playright舉辦「升級遊樂場 星級新未來」倡導計劃,一連串相關項目包括由黃修平導演執導之倡導短片、名人遊樂場回憶大募集、「你」想遊樂場大募集、「升級遊樂場 星級新未來」得獎作品展等,希望藉以激發社會各界反思改善現有遊樂空間的可能性,以回應孩子的遊戲需要。
----------------------------------------------------------------------------------------------
一起來看看外國的遊樂場,設施比香港的吸引得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