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同大家分享過如何教導孩子有關死亡的課題,以及教導孩子時可能會與到的問題。今次,小米想跟大家分享不同年紀的孩子面對死亡的感覺和想法,以及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0 – 1歲
雖然嬰兒不懂說話,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懂感受悲傷。他們能感受到身邊周圍哀慟的氣氛,特別是自己的父母的心情,或者已經失去父母。嬰兒可能變得哭多了、或沒胃口、或睡不穏等。
我們可以做的是:
.盡量維持嬰兒原本的作息時間表。
. 盡量把嬰兒留在家中,使照顧他的人數減到最少。(即主要只有一個照顧者,不要輪班)
. 多抱他、多與他說話,並增加安全感。
2 – 5歲
他們對永遠沒有概念,可能會常常問死者何時回來或醒來。如果他們覺得不安,也未必懂得表達,行為表現可能會回到他們認為安全的時期,即嬰兒期,所以他們可能會尿床、黏著大人、哭、甚至生病。
另外,他們可能會情緒不穏:一時玩樂,一時傷心,然後再玩樂、再傷心等等。
我們可以做的是:
.如果他們想要畫一幅畫,或寫封信寄到天上給死者,不要拒絕他們,事實上,郵局有很多這類寄件。
. 要誠實地告訴孩子為什麼某人會死,記住,是死了,不是睡著了。
. 回答問題,但孩子不會一次過問所有問題,因為他們要時間消化和思考,也可能會不斷重複問相同的問題。
. 解釋甚麼是死亡,和死亡可能會有的感覺。
. 讓他們明白,不是他造成別人的死亡。(若這是事實,請按上一章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 盡可能讓他們參與後事計劃。
. 在整個告別儀式,由準備到結束,都要有人陪同。
今早我帶仔仔返學時,他跟我說路邊有隻死去的蟬。於是展開了以下對話:
我:你點知佢死咗?
仔仔:因為佢瞓喺地下唔郁囉。
我:我哋不如過去睇下?
仔仔:好。
(我將集蟬放在手心,等佢睇得更清楚)
我:你試下摸下佢,有咩感覺?
仔仔:佢好硬。
我:佢係暖定係凍架?
仔仔:凍。
我:佢仲識唔識喺樹上嗌「好熱呀~好熱呀~」咁?(因為他曾問我蟬在樹上面叫咩,我當時這樣答他~哈)
仔仔:唔識啦~
我:點解嘅?
仔仔:因為佢死咗啦~
我:咁我哋而家點處理佢?
仔仔:……
我:我哋可以將佢埋喺公園嘅泥土入面,過咗好耐好耐之後,佢就會變成隔離棵樹嘅營養,令到棵樹更健康。
(完成後,我哋繼續返學,行行下佢又問)
仔仔:咁隻蟬幾時會返嚟?
我:佢死咗,唔會再返嚟架啦~
仔仔:吓?
我:就好似屋企隻倉鼠咁,如果佢死咗,我哋再養第二隻,咁新嗰隻倉鼠仲係唔係「小米」呀?
仔仔:唔係啦,都唔一樣~:(
我:咁你會唔會忘記「小米」架?
仔仔:唔會。
6 – 9歲
這時期的孩子會認為死亡會傳染,坐隔離個小珍她媽媽死了,如果我和她玩,可能我媽媽也會死。
我們可以做的是:
.確認「學前期」裡要做的事都做好,孩子已經完全明白。
.告訴他可能會有甚麼感受,解釋其他人都可能會有相同感受。
. 坦誠討論他的害怕。
. 如果有必要,可玩一玩葬禮模擬遊戲以幫助孩子明白。
10 – 12歲
他們需要獨立,但又未做得到。他們會擔心其他人或自己會死,擔心人際關係,擔心錢……
我們可以做的是:
.「初小期」可以做的都做一做。
. 鼓勵孩仔寫一封信給死者,表達感覺和想法,但不一定要寄。
. 提供你的愛、了解和支持
13 – 19歲
要處理青少年問題真的很難捱,他們會有罪惡感和內疚感,會拒絕面對自己的感受,女孩子如果有好姊妹會比較好,可以傾訴。
我們可以做的是:
.要誠實。
. 談一談死亡及相關細節。
. 談一談你和他的感受和需要,或者你可以先分享。
. 尊重他需要獨處的時間。
. 鼓勵他跟老師,教練,社工或他喜歡的親人傾訴。
相關閱讀:
資料來源:
1. Keys to helping children deal with death and grief ~ Joy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