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3

2.5K

讓批評成為我們的老師

 




小米相信,每位小孩,甚至成年人,都喜歡被欣賞或稱讚。但是,正所謂「忠言逆耳」,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批評很可能是難以接受的。

 

然而,如果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無論在何時何地,聆聽批評,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我們讓如何幫助孩子,欣然地把批評變做成長的力量呢?

 

首先,當孩子聽到批評時,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分析批評的內容,而不是批評的語氣。因為當人生氣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可能令人有受傷的感覺。因此,當老師抱怨孩子學習態度欠佳的時候,不要在意老師的語氣,反而要想想老師說了甚麼,為甚麼老師會這樣批評呢?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有,便必須找出改善的方法。

 

如果想不出來,應該請教老師,讓老師進一步說明。這時候老師可能會告訴孩子,他的功課做不好,或者字寫得不好,或者上課不專心等問題,那麼家長們可幫助孩子就這些做得不好的改進過來。

 

其次,不要立即對批評做出回應。被批評的時候心裡可能難受,這時作出回應很大機會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說話,這時可教導孩子跟老師說「對不起,我會回家想一想」,然後找個地方可讓自己安靜下來。若然後來想好了對策,便該告訴老師自己的計劃,並感謝老師的提醒。

 

可是,並非所有批評都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們要客觀地教導孩子分析哪些批評是建設性的,哪些不是。建設性的批評是對我們成長有幫助的,非建設性的批評是傷人的、無禮的,非善意的批評多發自嫉妒或缺乏安全感,我們可教導孩子不予理會,因為回應這些批評對於大家的成長完全沒有幫助。

 

最好的教育當然是來自家長身教啦,所以作為家長面對孩子最無情的批評時──「媽咪你煮的雞最難食了,你究竟懂不懂煮食呀?好像還未熟的樣子,還是已經壞掉了呀?爸爸呢?不如叫爸爸再煮啦?」……

 

你會怎樣處理呢?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開學準備】小朋友上學有分離焦慮?爸媽必看5大改善方法 !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