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理財教育逐漸普及,由幼稚園認識貨幣,小學學習財分三份,中學掌握收支平衡,大學籌謀生涯規劃等。學生們雖然接觸到不少理財知識和技巧,但又似乎無處將學到的知識實際應用。此現象與現今社會的消費模式及父母的態度有莫大的關係。消費型社會提供無限的選擇,父母為避免子女亂花錢,為孩子安排一切所需,甚至毫不猶豫地滿足子女的願望。因此,孩子逐漸失去實際應用的機會和動機。
重燃孩子的理財動機 讓孩子管理自己的財務
理財是一門生活技能,而此技能必需透過生活實踐,以及從不同的錯誤中吸收經驗並作出改進才能學會。故此筆者建議除了滿足孩子的生活基本所需,家長可定期定額給予孩子零用錢,並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其自行決定如何運用。即使初期孩子未必能善用零用錢,家長亦需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接納孩子在過程中的錯誤,以及調節自己期望的落差,再慢慢教導孩子正確觀念。
筆者曾遇過有家長滿心期望孩子把零用錢儲起,然而孩子卻全花費到自己喜歡的物品上,令自己十分生氣,不停責備孩子浪費金錢,結果反令孩子無所適從,對管理自己的零用錢產生壓力和恐懼,甚至消極地拒收零用錢。此舉不但有違發放零用錢的初衷,更有可能令親子關係變差及出現孩子逃避理財的負面影響。
此外,當孩子提出想買的東西或想實行的事時,其實便是學習理財的好時機。家長應讓孩子學習使用零用錢來完成願望,並順勢陪伴及協助他們擬訂計劃。例如:與他們商討購買渠道並進行格價,如價格超出預算,便一起探討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從而教育孩子在使用金錢前應充分考慮,繼而制定預算,以及記錄日常收入和支出,從中學習記賬的作用。最後,也不要忘記與他們共同檢討計劃成效,這樣便能在滿足孩子購買慾的同時,讓他得到正面而有效管理金錢的寶貴經驗,令是次消費變得更具意義。
成為孩子的榜樣 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上一同理財
家長除了需要在教育上下功夫外,也應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上身體力行實踐理財技巧,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自然便會效法。漸漸地,孩子會開始留意貨品 價格,權衡自己的需要和慾望,在有限的資源下,謹慎地考慮零用錢的用途,並珍惜每件經過自己精打細算、努力堅持儲蓄得來的物品。筆者相信孩子經歷期待、努力、忍耐等付出換來的成果,定會比唾手可得,更能體會到成功管理金錢的喜悅,這樣孩子學習理財便不再是紙上談兵了。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家長教育孩子理財的知識,歡迎參加家福會理財教育中心於 2023 年 3 月 31 日(星期五)舉辦的家長網上分享會「E 家教 - 理財分享會」,與幼兒學校校長及認可理財社工一同探討電子消費文化對兒童理財教育的利與弊,歡迎幼兒及小學生家長一同參加,詳情可瀏覽此網頁:https://bit.ly/3yoM2yq
如有疑問歡迎與本會理財社工聯絡,也可瀏覽本會理財教育中心網頁閱讀更多有關親子理財教育的社工撰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