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好,一直都有看你的專頁,見到你很樂意解答網友的提問,所以大膽向老師請教,就著我現在的狀態給予一些理財的建議。
本人今年三十四歲,未婚,沒有物業,現與父母同住,是一名中學教師,但自畢業以來都只是合約教師,每年都擔心失業,所以只是一直儲現金。
除了認購過iBond和儲了一些人民幣外,基本上沒有其他投資。
直至幾年前,開始上了一些投資班,發現投資穩健的收息股對資產的增值十分有幫助,收取的利息亦較為吸引,所以亦購入一些收息股。
希望老師可以看看我現有的資產組合可以如何改善,以求增加現金流和資產,以備失業時可以維持現有生活水平。
我現有的資產如下:
港幣約$224000, 人民幣約$150000
比亞迪(1211) 500股
中電(2) 1000股
領展(823) 2000股
港鐵(66) 4000股
新創建(659) 7000股
煤氣(3) 2000股
由於近日市況波動,擔心下跌,所以未敢再入市,想請教老師以下問題:
第一,現有的股票組合有沒有問題呢?可以如何改進呢?
第二,現時我持有的現金應如何再投資呢?人民幣要否轉成其他貨幣?
第三,本人九月開始有一份約十個月的代課,每月應有$30000-$40000左右的收入,預算每個月給$10000家用,個人平日開支$7000-10000,可以儲存$10000-20000左右,應該如何運用這筆錢去投資呢?
第四,如果以以上的情況,一年內可以增加五十萬甚至更多的資產嗎?
望老師指點指點,謝謝
個案重點:
‧34歲,單身合約中學老師
‧沒有物業
‧現金約22萬,人民幣約15萬
‧擔心失業,只存現金
‧只投資ibond,人民幣和收息股
重點目標:
‧如何優化現有投資組合
‧如何一年內增加五十萬資產
‧如何運用每月1-2萬儲蓄
‧如何使用現金再投資
‧如何在失業時維持現有生活水平
龔成老師分析:
首先講番少少投資概念上的事,貨幣、債券等都不算是「資產」,物業、優質股才是「資產」。所以從財富本質上,我地應較集中持有「資產」,才對我地最有利(你可以睇睇《財務自由行》一書,我從財富本質上,講述了當中原理)。
而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青時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以增值為先,而較年長時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
其實你34歲,又無有家庭負擔,可以進取少少,不用太早投資收息類項目。
另外,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500萬現金的配置】
回覆番你的問題︰
1. 以你年齡應集中平穩增值和潛力股類,你投資組合中的中電(0002)和新創建(0659)增長力較弱,故不太合適。此2隻股可以維持持有,但不要再加大注碼。其餘的都無問題,可以持有。
2. 現時大市在合理區,你可以將現有資金分成2份,1份買入平穩增值股:金沙(1928)、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
以及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中生(1177)或福壽園(1448),但緊記由於現是未算平宜,故要分開多注入。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至於人民幣相信中短期仍會是向下壓力較大,但長期不會貶值,貨幣多以週期模式運作。人民幣始終只是人為創造出來的「產品」,不是真財富,因此長遠你最好將人民幣轉為物業、優質股等這類真財富。
3. 由於你工作不穩定,你必需先預留一筆備用資金。之後每月儲到的錢分成2份,一半用作月供優質股票,另一半可以儲起待大跌市時候入貨。
4. 你以上資產加起約有HKD100萬,1年內增加50萬,即升值50%是很困難,而且要承受極高風險才可以有機會做到。 其實投資股票就是等同投資企業,而企業成長需要時間。
就算是優質股,中短期都會有股價上落,要長期先可以確保股價向上。長期是講緊最好5年或以上,這樣才有效減少中短因素對你投資回報所造成之影響。所以建議買入之優質股,預定作長線持有,對你資產增值比較好。
若然你有問題想向龔成老師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inbox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