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好,本人月入4萬,想向你請教理財方面。
本人月供股價1萬(HSBC和港鐵)。
另持有50萬股票,但買得好雜。
佔大比例有恆基,中移。
其他有港交所,建行,長和,吉利。
其餘存款都是做定期或買債券,約150萬左右。
我覺得我持有現金比例太多,我在爭扎到底買樓投資,還是增加股票?
現在的投資組合需要轉嗎?
個案重點:
‧月入4萬
‧月供股票1萬
‧持有股票50萬,較為分散
‧150萬定期和現金
重點目標:
‧現金應投資物業或股票
‧現有組合建議
‧如何理財
龔成老師分析:
你持有$50萬股票,你要睇翻當中的質素,我地決定繼續持有與否,最重要就是分析「企業質素、前景」,買入價不是重點。
如果當中有質素不佳的企業,就要賣出。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暫時睇,你上述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可以長線持有。
你月供港鐵(0066)可以,但匯豐(0005)則未必適合持有太過多,這是收息股,增長力不算強,同時不建議過度集中在銀行股。
至於定期及債券,都是較為防守性的產品,是否適合你投資,其實好睇你的年齡階段。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所以,如果你較年長,組合較多收息類資產是可以的。
但如果較年輕,就應該著重增長方面。
至於是否買樓,首先,要睇你有無自住需要,如果長遠你是有自住需要,咁就可以買。因為這刻的香港樓,自住的買入價值仍在。
不過在投資方面,這刻則只是中等,因為這刻的其他資產,回報率都較投資物業高,而物業現時的租金回報率較低。
香港樓市,中短期會有少少上落(但不會大跌),長遠會向上。
在長遠計,我仍相信樓市在長遠計,因供求關係,仍是向上多。不過從租金回報率,即是投資的角度,就唔算好吸引。
若然你有問題想向龔成老師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inbox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