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

1.1K

【理財個案2023】4年轉大屋的理財計劃

龔成老師你好,我成日都有留意你專頁,有以下投資問題想請教你。本人現年40歲,夫婦做銀行及公務員,月薪共10萬,有3個年幼小朋友,住500呎2房私樓,物業月供$16000,其他家庭支出(包危疾年金)約5萬多,每月可儲2-3萬。

小朋友開始大,男女需分房,目標想4年後轉大間屋,同埋預備退休金,手頭上已有$270萬,自己投資經驗好淺,同埋比較隱陣,平時只放員工高息戶口滾存複息,同埋買每月派息基金!

- 70萬港幣每月派息債券基金(可隨時沽)
- 200萬現金高息戶口(近年已想換樓,市區地鐵站近學校,但3房資金這刻不足)
- 按揭用其他銀行$340萬未還
請教怎樣可增值,以下理財方案可行嗎?

1)自己在銀行做,按揭只需1%,但只可自住,如辭職要即時轉走(自己長做,諗住做到退休)按揭銀碼最多只可做200萬,按揭轉去自己銀行好嗎?

2)這刻利用現金買層平價放租,3年後升值再賣出,再買面積大些物業,現自住的到時再放租,但擔心樓價唔肯定上定落,風險比較高,出租回報比投資唔肯定好定唔好?

3)應該用幾多手上資金來投資?

4)投資什麼比較適合?外幣,儲蓄保險,美股,基金定股票(員工減佣一半,無碎股或月供股,要逐手買),而買基金(員工可免手續費)!如買基金買現金派息,定係買派unit, 定對沖外幣會較適合?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2023】要3年儲夠錢結婚!

個案重點:
‧40歲
‧夫婦月入10萬
‧有3個年幼小朋友
‧住500呎2房私樓

重點目標:
‧按揭策略
‧置業策略
‧手上資金的運用

龔成老師分析:

1)要睇翻你自己的工作情況先,如果你長期在這銀行工作,在自己銀行做按揭,我相信以長遠計,是有著數的。雖然你在自己銀行,1%按揭數目只能做$200萬,但相信在現時的利息環境,你都有著數,所以建議轉到自己銀行做。

2)你這個做法,會有較大的買賣成本,因為每次買樓,一買一賣的成本較高。加上你現時已有一層基本的自住樓,相對地不用太擔心樓價向上的風險,因此,再買一層樓去過幾年後轉其他樓,對你來說未必是最好的方案。加上樓市3、4年後不一定是升的,因此你不用太集中在物業類資產。

另外,如果你到時不賣出現時持有的物業,在資金上、按揭上,未必能買到你心目中的大單位。

比較好的做法,是利用其他資產去增值,例如股票去進行增值,這樣會比較彈性,以及以現時的股票/物業平貴度去分析,香港樓這刻投資角度,值博率未必好高,反而你投資一些股票,價值更大(當然,你都要有基本的投資知識)。

你到時換樓,就有機會要賣出現時的物業,將資金再去買大單位。如果你以不賣出現時物業的情況,去打算4年後買大單位,在資金及按揭上,有可能未必足夠,你要想清楚整個計劃。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2023】用20年去準備退休方案

3)如果你打算4年後換樓,就要留一定的現金在手,因為投資將會以長期為核心,中短期的市況好難預測,萬一你需要資金時投資市場波動,就會對你不利。

因此,你宜留較多現金在手,現時只可以動用$80萬-$130萬去投資(當然不會一次過用,而是慢慢分注投資,並把握投資市場機遇),當接近你要買樓的時期,就宜增加現金的比例,減少持有風險類資產。

4)基金、美股、港股都可以。而基金要留意有那些條款,而選彈性較高的,因為基金好多都要較長線投資,如果中間取回資金就會有罰款,就你的情況,其實股票會較好,因為較為靈活。

由於4年時間,在投資角度並不算好長,所以未必有好強的增長,加上建議你不要太進取投資,因此,你換樓計劃,要較依靠你本身每月的儲蓄,而投資所得的部分,未必能成為重點。始終我地要「先想風險,後想回報」。

無論是基金、美股、港股,建議你投資中度風險,有基本增長的類別,或中低風險類別。不建議高風險。

另外,投資市場始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如果可以,你最好同時加大每月儲蓄,這樣就更有信心4年能換樓,始終無人知4年後的樓市走勢,雖然我相信,不會被過往年代般倍升,但始終都會升跌,你要預先準備較多資金,對你仍是有利。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理財個案2023】投資美股港股想3年擁$100萬

【理財個案2023】34歲辭工出去闖?

【理財個案2023】股票組合大重組

【理財個案2023】現金還清按揭有無著數?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