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自認屬於「怪獸家長」一類,以小朋友讀書高分,入名校為目標,但自從睇左你的書後有少少改變,因為你成日話,讀書與成功唔係等號,但我心底仍然係好想小朋友取高分,入名校,覺得咁樣最安心,佢將來最有機會成功。
最近思考左這個問題好耐,無答案,可以比少少意見我嗎?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2022】物業升值加按創富
龔成老師分析︰
首先,我不希望你將「學校」和「學習」劃上等號。「學校」只是人生中學習的其中一個媒介,只學習學術上基本知識。
當你思考時,要以整個人生單位,不要單以「讀書成功與否」為單位。
很多成功人士,都未有很高的學歷,相反,現時大學生過多,持有學位的價值已大減,反而一些專業技能,由於少人懂得,反而更加值錢。相比起學術知識,我認為擁有以下技巧更易走向成功:領導、獨立思考、溝通、突破思維、分析力、執行力、面對困難能力、積極心態、工作熱情。
傳統教育制度是追求高分,要有標準答案,不要學生犯錯,在這個環境下訓練出來的學生,反而令他們在這幾個能力弱:「獨立思考、溝通、突破思維、工作熱情」。因此,小心某些傳統學校思維,令小朋友離成功更遠。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2022】30歲轉跑道是好是壞
學校當然能學到知識,但大部分只是學術知識,有很多實用知識、思考方法、待人處事等,都要從日常生活和家人身上,慢慢累積得來。
我並不是說「學校」不重要,只是不希望你將相關因素視為人生的全部,不要認為,小朋友入不到名校就等如失敗,讀不成書就是失敗,入不到大學就是失敗,我不希望你有這等號,我不希望你將這觀念灌輸給小朋友。
每個人總有高低,總有人讀書較弱,但無理由因此定義為失敗者。
認真想今天的你,有多少來自「學校」塑造出來?又有多少以校外的「學習」塑造出來?
很多家長以為,小朋友讀成績最好的學校就有最好的結果,但這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做法,是讀「最適合」他的學校。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2022】從兼職到突破思維
每個人總有長短,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強項,並不一定是讀書材料,可能開展其他範疇有更大的成就,若只懂盲目追求讀書,追求分數,追求名校,對小朋友未必是好事。
我明白,你想小朋友入名校是希望他將有更的人生發展,但你同時應提高層次,以更闊的思維幫小朋友著想,要有好的事業發展,要有美滿的人生,並不是只靠讀書去完成,同時要按他的興趣能力進行。如果強逼他讀書,而他不開心,壓力很大,埋沒了某些材能。最後只成為讀書機器,仍有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