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師,我係最近follow你嘅讀者,想請教下你有關投資既問題。本人呢十年一直係外國,但有買港股同美股。
本人收入同財產如下:
30歲,工作收入:20000港幣/月左右
副業:3400 港幣/月左右
我在當地還有一層唔需要供嘅樓收租樓:租金收入,扣曬所以開支大約有4500港幣/月左右(樓可以賣,而家大約值190-200萬港幣)
每月必要開支:供自住樓連水電上網,大約21000/月左右
老婆現時收入:17000/月左右,但老婆仲有三個月左右就生,所以之後會無咩收入或者轉做全職家庭主婦。
現金約35萬,最近幾個月先開始有做小小投資,所以唔係好多錢入咗股票,而且比較雜,大約如下:
美股:
Tesla
Berkshire hathaway
Baidu
Apple
Microsoft
港股:
9988
700
00388
0968
更多文章:【理財個案2023】欠債百萬怎處理?
目標:
1. 如你所見,如果老婆唔做野既話,基本上會頂得好辛苦,因此想睇下有咩投資組合可以減輕小小之後既經濟壓力。
2. 希望投資平穩有儲錢功能既股票,主要係抗通漲又可以跑贏小小就好(我個平台買唔到2800, 唔知咩原因)。
3. 有睇開比亞迪,其實買唔買得過,有點波動。
4. 有睇過d高息股 例如中電, 領展, 中銀 同 中移動. 當中得中移動個股價有所回落。呢幾間值唔值得月供長渣?
5. 700、9988係想當潛力股咁買,但因為我較高位買,現價仍有一段距離,而家呢個價位應該再入手嗎?
6. 間樓係可以賣,因為而家計落回報率唔夠3%,好似好雞肋咁,如果真係賣左有190-200萬現金,你會建議點樣去投資好?
7. 其實美股同港股既玩法會唔會有好大差別? 我而家投資左一陣就覺得美股上落差比港股大,但除此之外,我唔太清楚有咩分別。
可能一次過問得太多問題,唔好意思。唔該曬老師。
個案重點:
‧30歲,已婚
‧夫婦收入合共約港幣$40000
‧外國生活,有自住物業,及一層收租樓
‧太太有機會之後不工作
重點目標:
‧太太無收入後的理財方案
‧是否賣出收租樓
‧港股美股投資策略
龔成老師分析:
1) 你30歲,我一般建議先做好增值部分,之後到累積到有一定財富,才慢慢換成提供現金流的收息資產,因為在整個人生財富累積的過程,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是較理想的方法。
但由於你預計將來一段長時間,家庭開支壓力會唔細,希望透過投資去加大每月現金流,作為幫補。
因此我建議你新資金,集中投資一些「平穏增長股」,佢地增長力唔係最高,但都會有平穏增長,而且會有一定派息,可以幫補你生活上支出。你唔好預好多,大約3-4%股息率左右,但相信這個方法,較可以平衡你增值需要,和家庭支出壓力。
2) 上述平穏增長股已可以做到你要效果,你可以投資一些指數基金,例如追蹤美股的Vanguard S&P 500 ETF(VOO),就是追蹤美股的ETF,追蹤指數是標普500指數,當中都是全球有實力的公司,有長線投資價值。
由於美股波動,不建議一次過大手買入,最好的方法分注投資,長線持有,這是一個最好的投資策略。
另外一面,你可以考慮投資一些中國相關的基金,令你的組合可以同時有美國及中國類的股票,我相信中國、美國,都是全球兩個長遠最大經濟體,同時投資會有不差的長期回報。你應該投資一些風險度中等,有平穩增長力的基金,又或在股票上找相關的中國股票指數基金。
另外,如果你太太之後無收入,而你們面對一定的生活壓力,而你又很想用投資配置去處理,就可以考慮買一些收息股,這些收息股增長力較弱,雖然不適合你們的年齡情況,但如果你目的是現金流,可以考慮,例如投資$200萬,假設股息率為7%,一年收息$140000,每月$12000,都算是一個不差的數,但就要賣出你的物業,這點稍後再分析。
例如買入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深高速(0548)、收息基金(3110)等收息股。
3) 比亞迪(1211)係潛力股,但風險都高,考慮到你現時家庭收入減少,資金要運用得較小心,比起投資這股,反而建議你投資電動車ETF(不是比亞迪有問題,只是佢風險略高,投資ETF更適合你)。
反而可考慮GX中國電車(2845),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持股中最重就係比亞迪A股(002594),以及與中國電動車產業有關的股票,中國因為能源問題,長遠一定要發展電動車,這是大方向,故此股有一定投資價值。最好以分注的模式進行。
4) 這幾隻都可以,但中電(0002)和中移動(0941)係純收息股,佢派息普遍會比平穏增長股多,但增長力好弱,係佢缺點。
而領展(0823)和中銀(2388),就係有上面講的平穏增長股。
這4隻你都可以投資,現價都合理,可以分注。你要自己從「現金流」和「增值」2者間,作出一個平衡。
5)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不要因為想拉低平均價就加注,最重要睇質素,以及這股佔你組合比例會否過多。
阿里(9988)騰訊(0700)都有質素,但要上翻高位不是短期事。你預這2隻股票較波動,如果你想小心運用手上財富,以及你風險承受能力不算高,未必適合再加注,因為不建議你持有太多。
6) 你物業在海外,你要比較你們當區的樓市情況,比較租金回報率是否過低,如果太低,而你分析到該物業長遠的發展,如果質素較一般,並無發展,就可考慮出售,轉一些收息資產更好(即是上述提及的收息股)。
但如果當區租金回報都接近,加上物業有質素,配套等仍有發展,就可持有,因為物業本身是一種資產,同優質股一樣,都具有增值能力。而且佢能提供穏定現金流,對減輕你生活開支壓力,都有幫助,不過租金回報率就較低。
另外要留意,我地財富增值組合,除了講質素外,都講平衡性,唔可以偏晒係股票類,若你物業係有質素,其實持有係無問題。
若你最終覺得,都係沽出物業較好。這筆資金,你都可以用來投資「平穏增長股」,如果你好想追求現金流,就可按上述建議投資收息股(當然,你可以平衡配置)。
留意,投資股票最好用分注模式進行,同時留意股票好多時比物業更為波動。
另外,由於你就快有小朋友出世,預期有一定額外洗費,加上你太太短期內不能工作,你要先預留半年左右開支,作為應急之用,才開始投資計劃,會較為穏當。
7) 其實投資港股定美股,重點都係睇企業質素。若有質素,我地再從佢平貴,組合平衡性、是否適合自己投資策略等,去定買入計劃,咁就可以了。我相信中國、美國都有當中的優質企業,也都有各自的風險,因此,長遠以平衡配置模式進行,是較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