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即是什麼?好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有部份人有負面印象,認為是騙人的。事實上,基金集合了眾多投資者的資金一起去做投資 ,例如股票、債券、貨幣市場等等,由基金經理決定投資哪些項目,透明度頗高。至於部分人的誤解,或許不是來自基金本身,而是來自不良的銷售手法。
小編最近遇到兩位朋友求助,他們都是於十多年前投資保險公司的基金計劃,其實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實際在投資什麼,只當是儲蓄。其中一位朋友一時心血來潮找保單出來看看,發現錢愈儲愈少。驚訝的是,投資了十年,基金的表現不錯,整體回報有30%,為何錢會愈來愈少呢?
原因一:基金管理費及行政費用高昂
不少人在投資計劃時對當中的收費不清不楚,有可能是因為理財顧問銷售時避重就輕,側重於分析將來的潛在回報,忽略說明基金的收費。事實上,數年前的基金計劃收費高昂,分別有管理費及行政費用。舉例說,某些計劃的管理費是每年保單價值的1.25%,如果你的基金現金價值是$1,000,000,收費是$12,500。另外,還有行政費用是年保費的12%,再加上每月48美元,若年保費是$100,000,收費便有$12,000加每月$375元,每年共$16,500,實際上投資基金的錢便大打折扣,未投資先輸超過10%。
原因二:理財顧問從中收取管理費
除了計劃本身會收取管理費及行政費用,理財顧問也可從中收取管理費。一般來說,理財顧問會為客戶提供意見,讓他們選擇適當的投資組合。因此,理財顧問可收取每年保單價值的1-3%作管理費,至於實際上有沒有收費或收費是多少是按個別理財顧問去決定。不論收費是1%還是3%,都是加重了計劃的整體收費,這就是為什麼十年間基金整體賺了30%,結果還是蝕錢。
事實上,基金計劃並不是這麼可怕,不是只會讓人蝕錢,確實有些人投資同類型的計劃而又能賺到錢。小編建議大家如有興趣投資基金,必須找一位你信任的理財顧問,與及先了解計劃的所有收費。如果大家遇到類似的情況,歡迎向我們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