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6.5K

認清個人保險需要!善用保費Buget

不少未買過保險的讀者,都不約而同有一個疑問,「保險開支應佔收入多少百分比?」。從保險從業員角度看,當然是客人付出的百分比越高越好;從投保人的角度看,小編認為應先考慮自身需要,再考慮可負擔的金額。

基本上,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因而所需的保險都有所不同。假設有兩對夫婦,夫婦A,二人皆有工作,沒有生育打算,最大開支為供樓;夫婦B,只有老公工作,太太為家庭主婦,育有一名2歲小孩,亦要供樓。以此兩個情況作例子,他們所需的保障並不一樣。

由於夫婦A不打算生育,各自都有一定經濟能力,最大的開支是供樓。故小編認為,他們只需要投保醫療保險作保障,以及可投保人壽保險,若另一半不幸身故,亦不需為供樓開支擔憂。由於各自都有經濟能力,故就算另一半不能工作,亦不需要為生活費躊躇。

夫婦B方面,由於老公是家庭支柱,亦需要養育兒子及供樓,所以要為此打算。小編認為一家人都要投保醫療保險作保障,萬一有人不幸入院,就要承擔龐大的醫療開支,百上加斤。老公亦可考慮投保一定保額的定期人壽保險,不幸身故亦有一筆賠償供太太作供樓,及維持與小孩日後的生活。另外,老公也可投保危疾保險,若不幸患上大病,亦能有一筆賠償供老公不能工作期間,維持家庭開支。

顯而易見,當你需要越多,保費上相應會增加,故難以有一個標準。投保人不應該先考慮應該付多少保費,而是你需要什麼保障,再從而考慮保險開支。當然,醫療保險應排在首位。因為一般人儲10萬可能要一段時間,但不幸入院,隨時洗費超過10萬。

以下,跟大家分享一個個人經驗。

於幾年前,還是學生的小編陪伴家人到公立醫院應診,但長時間等候亦未有安排上房。小編看到當時環境,便想到有病已經十分難受,不想還要「捱」,故想買一份醫療保險。當時並未投身保險業界,故找來一位從事保險業朋友查詢。當時小編對保險並不了解,表明想買一份醫療保險應付入院開支。當時那位「朋友」問我「每個月可以俾幾多錢?」,然後小編認為每月大約可付出大約$500。其後該「朋友」便為我設計一份每年約$6600保費的保險,便解釋如果不幸入院、患上大病,甚至有意外,都能夠索償。當時小編認為「朋友應該唔會呃我」,亦因為缺乏知識,沒有方向去提問,所以只要能夠保障入院,便覺得足夠。

其後小編投身保險業,第一件事就是檢視自己的保險。此時發現,原來那一份保險中,包含了許多當時沒有要求的保障,例如定期危疾、意外及住院現金等,而當中亦有保險會隨年齡加價。如果以我當時年齡,純粹只買一份醫療保的話,其實每月只不過大約$200,即每年大約$2400。入行後再深入了解佣金制度,及當時投保的情景後,就明白為何會被建議這份保險。

所以,讀者一定要注意,考慮的不是「你可以俾幾多?」,而是「你需要是甚麼?」。投保人亦要清楚了解保障內容,要適當運用預算。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BB保險】愈早買愈安心?點幫小朋友揀保險?一Click比較全港醫療、危疾、儲蓄保險計劃!

【精明父母】健康e-步通 守護您及摰愛家人

擔心醫療費用以致延誤治療?「健診易」門診及牙科保障計劃守護你和家人的健康

【計劃懷孕】準備生小朋友前必做的三件事 你又知唔知?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