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爸媽,每見到小朋友向前踏出一呎,就如離開自己一丈:欣喜小朋友在各方面變得成熟和獨立的同時,又懷念小時候親暱黏人的親密時光。小朋友成為「小大人」,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個性,該如何跟他們相處,才能保持良好關係?
1. 不要過分干涉小朋友的生活和空間
相信在小朋友幼時,爸媽已努力協助小朋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的能力。小朋友日漸長大,除了在爸媽的教導下、朋輩、師長、社會對他們的思想觀念都有影響,從而建立出一套個人的價值觀。
爸媽的角色須由干涉及控制,轉變為理解及引導,讓小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朋友圈及私人空間,並鼓勵他們獨立自主,引導他們思考及取捨,適時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例如讓小朋友承受貪睡而遲到的後果、因貪玩而引導功課或工作死線前一夜要通宵達旦趕工等,讓他們自行安排自己的生活,從中學習和成長。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職業治療師教授5種多感官學習法 小朋友上堂唔再發白日夢!
2. 爸媽要開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小朋友出生後,便成為了家庭的中心,爸媽的日常生活都以小朋友為先。當小朋友長大後,不少爸媽便不習慣「沒有小朋友的生活」。因為,除了要讓小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外,爸媽亦應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把以往投放到小朋友身上的時間和心神抽離,發展個人興趣,例如自由自在地旅遊、參與義務工作、重投年輕時因環境所限而要放棄的興趣或夢想,小朋友亦樂於見到爸媽有自己的快樂生活。
如有些爸媽選擇重投入讀書生涯,彌補年輕時沒有機會上課學習的遺憾。當學成畢業時,小朋友更會高興地參加爸媽的畢業禮,一同分享喜悅。在心態上,爸媽應對於不同事物和思想保持開放態度,避免與時代脫節,才能跟小朋友有共同話題。
3. 以「朋友」方式相處
「朋友」的關係是對等的,縱然意見不同但彼此尊重。如小朋友已長大遷出,爸媽可不定期與小朋友相聚,無所不談,以聆聽代替批評,並分享心中的喜與憂,讓小朋友接受爸媽已由兒時眼中的「超人」成為「正常人」,同樣有憂慮、悲傷和健康等問題,習慣關懷彼此。
另外,爸媽須尊重小朋友在處事方法上或跟自己有所不同(如育兒方式),並欣賞小朋友的努力和成果,使家庭成為小朋友最牢固、最值得信賴的後盾。爸媽懂得觀察小朋友的需要,適時予以引導,才能成為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