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孩子,不少都是萬千寵愛在一身。家裡條件好,孩子從小的要求也得以滿足。有些被老一輩帶大的孩子,更被寵得要命,變得蠻不講理。哪怕父母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溝通,孩子依然堅持到底,一步也不退讓,直到父母滿足其要求為止。
不少孩子做錯了事情,更因為照顧者經常把,「沒有問題的,孩子還小」掛在嘴邊,孩子不但不認錯,更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沒有錯。父母道理已講, 也嘗試過威逼利誘或打罵的方法,但是孩子往往重蹈覆轍。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孩子變得越來越野蠻,對性格形成有重大的負面影響。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培養有禮好孩子 何謂「5E教學模式」?
父母或親人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愛孩子有別于縱容孩子。很多時候,照顧者因為害怕孩子不喜歡他們,而不願意做處罰孩子的醜人。其實,家長如果懂得處罰孩子的智慧,孩子不但不會不喜歡你,更會打從心裡的服從,尊重你。教育孩子辨別對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是引領他們通往誠實,負責,守規的成長道路,才是真正的疼愛孩子。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將字母 b d 反轉寫就係學習障礙?
處罰孩子的妙法
1) 父母指錯,孩子改過
孩子每天都可能犯錯,不少錯誤可以是無心之失,也可以是故意。不管錯誤是大是小,是有心還是無意,父母都必須指出,並要求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孩子不小心把餐具掉到地上。如果孩子是無意的,父母可以叫孩子說聲對不起,並鼓勵孩子自己撿起餐具清洗乾淨。這樣的處理方法能讓孩子學會如何勇於承認錯誤,有助培養誠實、負責的性格。
假若孩子故意弄掉餐具,家長可以先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給予孩子機會,鼓勵孩子為自己不當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堅持不道歉,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懲罰。例如不提供餐具給孩子,直到孩子道歉為止。很多一向被過份寵愛的孩子,一開始會堅持不道歉。父母無須和孩子鬥氣或爭持。相反,父母可以引領孩子做出道歉的手勢,幫忙一同撿起餐具,並指出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是值得欣賞的行為。
2) 懲罰並非喊打喊殺
不少家長會誤解懲罰孩子就代表打罵他們。其實,有效的懲罰並非只靠打靠嚇。家長可以退一步想想什麼事情會讓你生氣,想懲罰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的衝突來自雙方不一致的期望與要求。例如,孩子玩耍後沒有收拾玩具;孩子不願意吃某食物,孩子想繼續玩耍等。
要有效處理這些問題,家長必須向孩子講清楚要求,建立規矩,並說明達不到要求的後果。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些規矩及破壞規矩的後果。例如,玩耍完畢後,孩子有自行收拾就可以下次再玩,但如果沒有收拾, 玩具就會被沒收兩天。又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商討看電視的時間並訂下時限。如果孩子過了限定時間還不關機,往後三天都不可以再看。 相反,根據規矩按時關機的孩子,就可以繼續有電視時間。建立日常的規則能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要求,減少衝突。而明確的後果能幫助孩子作出適當的選擇,從而甘願遵守,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3) 懲罰必須嚴禁執行
家長和孩子定下來的規則及後果,必須嚴盡執行。當孩子犯錯,父母不應該因為自己該天心情很好,身體太疲累或其他因素而不執行孩子應有的處罰。此外,對於相同的錯誤,家長的處罰也應該一致,不可一時一樣。家長的一致性能讓孩子瞭解規矩定了下來,就必須遵守。相反,不一致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有灰色地帶的存在,使他們想出不同的原因及藉口去破壞訂下的規矩。
更多文章:仔女出街頑皮?爸媽「正面指示」成聽話關鍵
4) 諷刺挖苦,有傷自尊
處罰孩子的時候,父母應告訴孩子他們可以有的選擇及後果而並非挖苦孩子。很多時候,因為氣在心頭,父母可能會說出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字眼。例如責駡孩子蠢鈍,任性,沒用等。這些負面的字眼不但無法幫助改善孩子的行為,更會對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傷害自尊。此外,孩子也可能模仿家長,變得滿口臟話,事與願違。
5) 事後檢討, 加深領悟
很多時候,哪怕孩子當刻聽從父母,不再爭持,也未必代表他們心服口服或瞭解為何父母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因此,家長應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天,找一個時間,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再檢討今天的錯誤。父母灌輸正確的觀念或期望給孩子。告訴孩子他做錯了什麼,為什麼父母不能答應其要求,他當時有那些選擇及解決方法等。經過討論,孩子才能加深記憶並領悟道理,避免問題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