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洋房

積分: 52


1#
發表於 20-11-2 13: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peteria 於 20-11-2 13:22 編輯

前言

近年香港乃至國際教育界對國際勝任力 (global competence)的討論和推展正值方興未艾之時,適逢本文執筆的上星期 (2020年10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公布了2018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的結果,當中特別提及全新加入的學生國際勝任力評估的分析。教育局亦特別就香港學生在此一評估的表現做出回應,足顯國際勝任力在現今教育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加。


事實上,全球化深遠影響著人類,而教育界引入此課題和相關價值觀亦已有一段時間,但卻較少觸及培養學生具備應付全球化的能力。PISA從2018年起設有學生國際勝任力評估,正是一種突破,也令對應對全球處境能力的培養由「隱學」走向「顯學」。適此正好是一個時機,反思香港作為國際亞洲都會、國際金融中心,其教育如何能培養下一代的國際勝任力,延續和擴展其國際化面貌。


教育變革中的國際勝任力影子

雖然國際勝任力是近年才開始提出的概念,但基於近二三十年來全球化的發展,帶來地球村的狀況,對於類近範疇的培養,例如全球視野、國際觀、國際移動力等,已開始在國際教育界中開展。其實於1996年,聯合國已就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提出了四條學習支柱,當中便包括提倡需要發展理解他者(包括他們的歷史、傳統和精神)的支柱「學習一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提出在教育中陪培養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認知和意識,以及予以應對的技能和價值觀。一些國際著名教育組織亦有類似倡議,例如美國的21世紀技能夥伴 (P21)將全球意識(global awareness)納入為21世紀技能的一大要素;亞洲協會 (Asia Society)更直接提出國際勝任力作為21世紀技能的核心,涵蓋探索世界(investigate the world)、承認不同觀點(recognize perspectives)、溝通想法(communicate ideas)和作出行動 (take action)等元素。


因應全球化的處境,全球各地在近二十年均走向教育變革的過程。而在各地的教育變革中,都不約而同地將類近於國際勝任力的元素或相關範疇納入其中。例如國家教育部在2016年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時,便將「國際理解」納入為其中一個核心素養;在台灣,當地教育部也於2016年推行為期五年的「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訂定有關增強學生全球移動力的教育政策、措施和具體策略,希望拓展青年學生國際視野,並培育其「溝通力」、「適應力」、「專業力」和「實踐力」等四種基礎能力。而在其他國家,更不乏推動學生乃至青年到海外學習交流的規劃,例如美國國際教育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於2015年已開始推行名為「留學世代」(Generation Study Abroad)的計劃,鼓勵國內青少年到海外留學;歐盟也於2014年開始推出了「伊拉斯謨+」計劃(Erasmus+Programme),到2020年為止資助200萬名學生到國外學習;並為80萬名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獲得到海外研習教學方法的機會。


由此可見,國際勝任力已成為現今教育變革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PISA在2018年將此納入評估項目中,正是對這一趨勢的呼應和認可。


國際勝任力評估考什麼?今次結果有何亮點?

到底PISA的國際勝任力評估考核甚麼內容呢?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17年12月與哈佛大學零點項目(Project Zero)共同發布,作為2018年PISA有關評估基礎的《PISA全球素養框架》(PISA Global Competence Framework),國際勝任力的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
認知測試 (cognitive test):集中評估學生的「全球理解」 (global understanding)程度。這包括解決全球和跨文化議題所需的背景知識和思維技能;學生需就著一系列情境(scenario)回應各個測試題目 (test items)中的任務;

2.
問卷調查 (questionnaire):收集學生自己填報有關對全球議題和文化的覺察、技能和態度的資料;以及學校和老師推動全球素養/全球勝任力的活動的資料

有關測試將圍繞框架中四個不同層面:

l
分析當地、全球和跨文化的問題。

l
理解和欣賞他人的觀點和世界觀。

l
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

l
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所發表是次PISA國際勝任力的評估結果,香港學生的表現不俗,於27個參與評估的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和加拿大。香港學生在此評估中的平均分為542分,比所有參與國家及地區的平均分數474分為高。從這一評估結果,我們綜合有關報告,可看到以下四點值得注意之處:


1.香港學生的多語言能力有助其發展「國際勝任力」

根據問卷調查,香港學生以及新加坡、澳門、愛沙尼亞的學生,在家和學校能說兩種或以上語言的比例較加拿大和英國的學生為高。當中香港學生會說兩種或以上語言的比例更高達92.6%。這種多語言優勢有助學生發展其國際勝任力。


2.新移民學生對香港的「國際勝任力」表現有所貢獻

根據評估結果,香港新移民學生在「國際勝任力」方面的表現不俗,在換位思考(perspective taking)和認知適應性(cognitive adaptability)方面更比本地學生優勝。這反映新移民學生令香港在國際化和多元化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3.香港學生在有關「國際勝任力」的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待改進

比起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良好表現,香港學生在有關「國際勝任力」的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卻表現一般。相比其他高學業成績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香港學生在全球思維、對新移民的態度、對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全球問題的自我效能,以及維持非歧視性的學校氛圍等範疇的表現均只是一般。在對待新移民的態度方面,在所有參與評估的國家和地區中,更只有香港以及意大利和土耳其未有顯示對新移民持正面態度,反映此方面實有待改進。


4.香港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視野和能力最需要加強

據評估結果,香港學生在有關文化多樣性方面的表現最需要加強,包括對學習其他文化的興趣、尊重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士、理解他人的觀點及認知靈活性/適應性等。而針對香港校長和老師的問卷調查亦顯示,創造多元文化、平等學習的學校文化仍是學校需要極大努力改善的地方。


全球化退潮嗎?國際勝任力對未來菁英學生的意義

或者有人會提出:在現時一片全球化退潮或者去全球化的聲音中,究竟國際勝任力意義何在?的確,在後新冠疫情的世界,全球供應鏈的斷裂,以及預見將會出現的重組,會讓鄰近地區生產有機會崛起。但大體而言,雖然疫情令「人」和「物」的流動阻隔,但同時亦令數碼系統對生活和工作環節的介入出現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普及情況。例如通過zoom來進行教學;以虛擬辦公室來維繫工作團隊甚至進行跨國協商,持續進行商業活動等。這些變化導致全球化以新的形式維持,甚至在虛擬網絡中擴張,改變著人類的實體生活方式。因此,筆者認為所謂全球化退潮還未結束時,已出現了新的浪潮。以下兩點趨勢及所帶來的變化值得留意:


1.鄰近區域生產將導致國際版圖的合作關係出現轉變。而香港未來如何在此區域合作下,形成自己的區域聯盟,面對有關挑戰及競爭呢?

2.虛擬網絡擴張帶來的「不出戶」便能與世界接觸的新趨勢,會帶來怎樣的生活變化?下一代又該如何掌握有關的技術和能力,以應對這一趨勢?

上述趨勢正顯示,下一代仍然逃不過要面對全球化。而國際勝任力將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顯示他們的能力是否能夠讓自己在此種環境中脫穎而出。


筆者認為,對於立心從事勞動性工作的青年來說,或許國際勝任力的意義仍是不大的。然而,對一群較尖端和菁英的青年來說,其意義則完全不同。我們不妨設想以下情境:

l若一間公司刊登廣告聘請人前往非洲、中亞、中東等地區分公司擔任主管工作,你有勇氣嘗試和適應當地文化生活嗎?

l當你的辦公室內或工作合作群組中,包含了多個不同種族或國籍的人,你能夠與他們和諧相處和協調工作嗎?

l你能夠將地域文化轉化為一種品味來打入世界主場嗎?你能在不同文化中提煉出有用的元素,優化自己的體系嗎?


上述情境在未來可能會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影響著較尖端或菁英學生的前途。當是次國際勝任力評估指出香港學生在全球思維、對跨文化交流的意識、以及維持非歧視性的氛圍等範疇的表現均只是一般,有待改進時,我們除了在價值觀上檢視下一代的想法外,是否也應關注他們在面對類似上面三種情境時,能否好好應對,而不會引致問題出現呢?


更重要的是,不論是現時香港討論的話題,或是未來經濟的方向,都離不開大灣區;而全球經濟也正轉向區域版塊連繫。建立區域合作關係與連貫體系,將與下一代乃未來香港的競爭力息息相關。是次評估顯示香港學生對新移民的態度和換位思考等有待改善,正好提醒:若下一代仍對新移民乃至大灣區抱持抗拒的態度,或會令他們在全球經濟和社會狀況急速轉變的當下落後於人。如何培養香港學生的國際勝任力,具備包容和開放的心態,面對區域連結和合作的大趨勢,不單關乎他們和下一代的前路,更攸關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未來。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be%9e%e9%9a%b1%e5%88%b0%e9%a1%af%ef%bc%9a%e8%a9%95%e4%bc%b0%e9%9d%92%e5%b9%b4%e5%9c%8b%e9%9a%9b%e5%8b%9d%e4%bb%bb%e5%8a%9b%e5%85%b7%e6%9c%89%e4%bd%95%e7%a8%ae%e5%83%b9%e5%80%bc%e5%92%8c%e6%9c%aa/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