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驚呀!好驚呀!」小魚最近常常掛在咀邊。由小蚊蟲到丟在地上的毛髮;無論事物是生是死,是真的是假的,她都感到異常害怕,即時大叫,繼而撲向大人的懷抱。
初時我們都蠻有耐性安慰小魚,然後慢慢解釋事物的來由,希望減輕她的焦慮。後來我也失去了耐性,只是稍稍安慰便算,有時狀態不好,更會責備她膽小。我和魚爸為了小魚的大驚小呼感到困擾,認為要do something。最後我們翻查了一些文獻和書本,找來了四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爸媽都要謹言慎行!9句家長不應該經常掛在嘴邊的說話
1.Understanding 了解
有時候我們對事情的反應是建基於對之的理解。孩子恐懼,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天生膽小。這可能是他們不了解恐懼本來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基制。由BB出世後6個月左右,孩子便開始產生這種防衛機制。六個月大的BB會開始對陌生人產生恐懼,他們對動物的恐懼通常會遲一點發展。2歲至6歲大的孩子會開始對各樣事物產生恐懼。最常見的是對動物、黑暗和想像出來的活物。孩子大概到9至11歲對動物的恐懼就會大幅減低,青春期後還懼怕這個東西的只剩少數。研究指出3歲是恐懼的頂峰,所以我終於明白小魚為何最近變成了Coward。
2.Non-judgmental 不加批判
不批判是父母應有的心態。孩子懼怕一些你認為是雞毛蒜皮的東西,不是懦弱,不是撒嬌,也不是天生的。這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正常不過的,像孩子開始長大牙一樣。孩子的恐懼反而保護了他們,建立他們的危機感,所以父母不應責備孩子或討厭孩子的恐懼,反而,應該視之為孩子一個成長的里程碑。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教導孩子學習什麼不如教他如何學習!專家7個建議讓孩子愛上學習
3.Education 教育
當孩子恐懼事物的時候,正好就是教育的好時機。這裡提及的教育有兩個意思:一指教導孩子所恐懼的事物來由,對他們的影響等等,是頭腦上的教育;二指預備孩子將來要面對的壓力,是心理上的教育。自從搬新屋後,家裡多了很多蚊子和小昆蟲。小魚一看見蚊子,就會大叫,然後躲在我背後。我便借機告訴她蚊子的生長周期和生存條件,實地指給她看隔壁花糟的積水就是蚊子的家。這是第一種教育的例子。之後,就會示範怎樣打蚊子和用各樣驅蚊用品,預早告訴小魚天氣開始炎熱,蚊患會愈來愈嚴重,她將會在家中、公園裡見到很多蚊子。這樣是第二種教育,讓小魚一早有心理準備,將會見到不少蚊子,也有機會被叮,叫她知道日後怎樣對付蚊子。小魚見我打完蚊子之後,對蚊子的恐懼稍為緩和,也有幾次自己打蚊子。
4.Transformation 轉化
恐懼本是很令人害怕的,但若你能將令人懼怕的事物,轉化成討人歡喜的,這將會非常幫助到孩子戰勝心魔。一個來自馬來西亞村莊的例子就完美地示範了轉化的方法。村莊裡有一位小孩訴說他發了一個惡夢。夢境中,孩子跌落山涯。孩子邊說邊哭,很是害怕。出乎意料之外,他父母卻非常喜悅,熱烈地回應孩子,說:「這真是個好夢!告訴我你在那裡的丟下去的?你跌到谷底有什麼發現?」起初孩子不認同這是個好夢,父母就告訴他,在夢境所做的事都有意思的,而且往往超過你所能理解。從高處跌下是最快接觸到靈界力量,你在夢境中能隨意支取它的能量。你只管好好享受夢境,而不是與它對抗。當你夢見自己在頻死邊緣,記著你只是經歷另一空間的力量。平日屬靈力量與你作對,但如今它希望藉著夢境與你合二為一。經這個轉化,孩子開始將惡夢裡從高處墮下的恐懼轉變成飛行的喜悅。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7個孩子經常忘記的禮儀 家長要時刻提醒培養有禮孩子!
目前為止,沒有人能確切了解到為何孩子會對某些人和事產生恐懼,也未能預測到什麼時候,孩子的恐懼會一掃而空。為人父母可以做的,除了用無限的愛去包容和接納外,要用一些科學化的方法,幫助孩子經歷這個必經的階段。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帶給你一點亮光。共勉之!